诺水河镇“十二五”期间工作回顾
| 招商动态 |2016-06-27
“十二五”时期,在县委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我们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,紧紧围绕“产业兴镇、旅游强镇”的发展战略,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,以景镇建设为统揽,以深化改革为动力,一心一意谋发展,聚精会神搞建设,齐心协力促和谐,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,全面完成了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,为“十三五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镇域经济快速发展。到2015年底,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.82亿元,实现年均增长超过14%,一二三产业总值分别为7284万元、8285万元、22631万元,财政收入3761万元,实现年均增长17.5%,农民人均纯收入8420元,实现年均增长16%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1545元,实现年均增长16%。
景镇建设突破推进。作为全市首批8个重点镇之一和全省“百镇试点行动”的试点镇之一,我们依托诺水河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,全面启动景区旅游综合开发和重点镇建设。坚持立足“一心两轴三区”的功能定位,先后实施场镇、临江和楼子旅游综合体建设,完成投资21亿元。成功创建了“国家级重点镇”、“国家级AAAA级风景名胜区”、“国家级生态乡镇”、诺水洞天省级旅游度假区、省级卫生乡镇和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镇。
基础设施极大改善。实施了箱子坪、清潭坝、小骡马、白山、柳林、金家坝、瓦石滩、大干溪等村的通村通畅工程,硬化通村路48.6公里,完成了诺水河至光雾山连接线通江段建设、S201线场镇至川陕交界道路黑化、诺水河至空山旅游快车道建设,基本建成楼福路,建成金童桥、玉女桥、梓潼和楼子景观桥;建集中供水点13处,完成了2014年“9.9”洪灾损毁水利恢复工程,完成拦河坝5座,渠堰12条10800米,建场镇防洪堤滨河路3公里、梓潼防洪堤滨河路2.9公里、楼子防洪堤滨河路2公里;建垃圾池120个、建成日处理30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1个,建供水站1个,污水处理厂2个;新增变压器24台,改造高低压线路56.7公里;建成洞天广场游客中心和楼子游客中心,建成场镇和景区星级厕所;建成滨河路、洞天广场、楼子游客中心、牛角嵌、景家坝和刘家坝等停车场。
特色产业加快发展。我们按照“重点突出旅游业、规模发展食用菌、连片发展干果业”的总思路,务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。打造星级农家乐25家,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,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,景区年接待旅客超70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2.5亿元。我们按照“企业+支部+协会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路子,大力发展“双耳一菇”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集科研、示范、栽种于一体的梓潼银耳产业园和“碧山—金溪河”食用菌产业带,新建食用菌标准大棚320个、恒温大棚36个,发展以袋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600万袋;在狮子口、天井坝、柳林等村发展食用菌大户20余户,栽种银耳10万余袋,实现农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。我们大力实施核桃“双百工程”,巩固提升了小骡马、白山村、平临公路、双江路沿线核桃产业带,全镇共发展核桃3万亩,实现人均增收1500余元。
发展活力竞相迸发。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,扩权强镇试点改革扎实推进,20个方面70项行政管理权限下放到我镇,新成立了党政和信访办公室等5个综合办公室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4个事业单位,机构得到进一步精减,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。我们始终坚持政策一个口子、操作一个程序,实施一把尺子,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完成林权颁证4812本,完成房权颁证1657户,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4065户,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颁证87处。按产权交易有关规定,将确权颁证的土地资源参与市场化运作,将“沉寂”的资源变成了“活跃”的资本,梓潼农村土地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500亩、香山寺刘家坝车站建设用地40余亩、铁坪村50户农民入股165亩土地种植烟草,均由农民将自己的地权交由公司和企业经营管理。
社会建设全面加强。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,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95%。改造城镇危旧房、棚户区和建设保障性住房306套,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00余户。扶贫攻坚强力推进,贫困人口下降到704户2451人。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,迁建了楼子小学,完成了诺水河中学、诺水河小学、新潮小学、临江小学改扩建,全镇5所学校全部实现了操场塑化,全部建成了规范的篮球场、运动场、食堂和标准的实验室、舞蹈室、图书室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实现全覆盖,中心校以上的学校接通宽带;义务教育全面实行“三免一补”,素质教育成效显著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,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,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。